详细介绍
青云寺圣佛娘娘的传说(国元令整理) | ||
|
烧锅营子乡有座青云寺,原来寺中有一尊端坐在庙堂之中,双目微启,面庞和善,双手伏于膝盖,活像人间慈母的圣佛娘娘。关于她,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。 这尊圣佛娘娘的塑像,上身系石头雕刻而成,下半身却是用泥土塑成。为什么这样一尊佛像,却是用不同材质构成呢? 原来,在烧锅营子乡毕杖子村,有一个大地主,名叫毕均义,绰号毕二虎。他家有土地数百亩,产粮几百石。真是骡马成群,牛羊满圈,耕田雇人,铁车行路,家业兴旺。一年冬闲时节,毕均义便叫赶车的老板儿,套起两挂铁车,每车六匹骡马,车上将装满粮食,去八沟(河北平泉)粮店卖粮。车老板儿摇晃着红缨长鞭,啪啪几声脆响,骡马拉紧绳套,车辆飞快滚动。掌包的(跟车主人)坐在车中,与车老板儿抽烟唠嗑,夜宿晓行,往返不绝。 一日,车行半路,遇到一片干沙滩,车老板儿与往常一样,催马前行。不料,车走进沙滩不远,车轮不转了。车老板儿急摇鞭子,骡马奋力,6匹骡马皆已大汗淋漓,车辆却纹丝不动。车老板儿和掌包的跳下车来,前拉后推,可是车轮仍是一动不动。他们又在马车前认真仔细观察,原来车被一块石头挡住了。 原因找到了,几人稍作休息,想移走这块石头。可是仔细一看,这块石头非常特殊,有头有身,面庞处耳鼻俱全,双眼微睁,再细细端详,好像是一尊石佛。于是几人礼佛之念油然而生,便你一言,我一语地叨咕起来。“圣佛啊!你不愿意住在这里,有心跟我们去,请你保佑我们,顺利渡过河川,到八沟把粮食卖掉,回来时,我们请你回到我们家乡去,给你修个庙,一来可以让你有处安身,二来保佑我们过上好日子。”念叨完了,车老板儿一摇鞭子,车往旁边一闪,大车一点没费劲,就顺利地走出了沙滩。 粮卖完之后,两挂大车回到沙滩那石佛处,他们想,“圣佛娘娘保佑着咱们顺利地回来,怎么把她拉回去呢?”那时正天寒地冻,每个人的腰中都系着腰带。因而有人提议,咱们都把腰带解下来,伸进石佛底部,4个人每人拽一头儿,两个人在车上拉,另外两个人在车下连抬带拥,就能把石佛抬到车上来。果然,没费多大劲,石佛就被抬到车上来了。 仔细端详,石佛上半身雕刻得栩栩如生,遗憾的是没有下半身。尽管如此,几人面对石佛,心中还是特别高兴,顺原路人欢马笑地赶回家中。 大车来到毕杖子村头,掌包的想把石佛放在此处,将来修一座庙,把石佛供奉在里面。这样,一来离毕家比较近,二来便于百姓烧香祭拜。但从车上往下抬,怎么也抬不动。大家心里纳闷,在沙滩中往车上抬也没费多大劲,为什么从车上往下抬,却这么沉呢?大家又尝试抬了几次,还是抬不下来。 过了一会儿,大家终于明白过来,莫非石佛娘娘不原在此安家?那就只好让她自己选地方去吧!于是,掌包的就叫车老板儿放下鞭子,让载着石佛的大车不加指引地前行。当这大车走到二龙山前坡时,便停住不动了。掌包的和车老板等人走上前来,对着石佛说:“圣佛啊,你既然选中了这个地方,就请你下车吧!”大家上前一齐用力,石佛就很轻便地抬起下车来。 之后,毕财主就组织人,张罗材料,请来瓦匠木匠,于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修建起这座圣佛庙。 竣工以后,将圣佛请进庙堂,并请工匠塑好圣佛的下半身,安放在正中佛座台上。为感念圣佛之灵,来历之妙,修庙之因,施主之善,确定农历四月初八日为烧香祭佛圣会。 庙会之日,人声鼎沸,祭品满案,彩花满堂,钟鼓齐鸣,香烟缭绕。因为此庙修在二龙山前坡半腰之处,山坡有一石洞,缕缕青烟不断钻进洞中,使在距二龙山十里之遥的哈拉道口乡嘎岔村的山坡石棚不断出烟。 后来,当地群众又募集资金,修建了其它几座佛殿,使青云寺更具规模。 |
上一篇:吕望华书法作品三幅 下一篇:证书的故事 |